虎門大橋“振動”之后,物聯網監測系統讓人安心
點擊標題下「云軒cloudhin」可快速關注
| 匠心 | 專業 |
Cloud hin,寓意以“云計算助力科技發展”
Cloud hin的品牌目標是“解決計算的問題”,品牌定位是“讓專業的計算機裝備為無限的計算潛能服務”。
5月5日,虎門大橋懸索橋橋面發生明顯振動,嚴重影響行車舒適性和交通安全。經調查是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發生了橋梁渦振現象。一直以來為了應對橋梁連塌的問題,專家們其實也正在運用一些科技手段來排除潛在的重大安全問題和財產損失。
虎門大橋異動為渦振現象
廣東省交通集團6日凌晨通報稱,專家組判斷,虎門大橋5日發生振動系橋梁渦振現象,并認為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不會影響虎門大橋后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那么,渦振究竟是什么?
渦振,全稱是渦激振動,起因是風流過物體截面后,在物體背后產生周期性的漩渦脫落,由此產生對結構的周期性強迫力。
橋梁渦振的一大特點是“限幅”,也就是隨著風力的增加,振動也只會限制在一個鎖定的區間內,短期內相對安全可控,長期需保持監測。
物聯網是橋梁建設的保障
如專家所說,短期內橋梁渦振并不影響結構安全,長期上應注意對主梁支座和主纜、吊索的疲勞損傷檢測監測。
現代橋梁往往有一套軟硬件結合的物聯網監測系統,對橋梁的裂縫、航道、車流量、大橋的環境溫度、振動情況、移位情況等進行實時監測預警。
投資近30億元的虎門大橋是國家重點工程,也的確有一套這樣的監測系統。其實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美國就在陽光跨海大橋上安裝了500多個傳感器,用于檢測環境、荷載、震動、局部應力等橋梁各類基本參數,力圖通過數據分析,來尋求一些力學規律。
在國內,包括虎門大橋在內、徐浦大橋、江陰長江等大橋在施工階段,工程師已經在橋體上,布設了傳感器,這些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橋體的各項指標和參數。
香港青馬大橋、汲水門大橋和汀九大橋,還曾布設過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實時安全監測系統,系統包括900個各類傳感器、9臺電腦控制信息收集系統、2臺電腦工作站負責信息處理和分析系統。
實時數據處理需要高性能邊緣計算
隨著萬物互聯的時代的到來,數以萬計IoT設備產生的海量數據將給通信技術帶來無限壓力。ZBOX的落腳點是要讓終端成為更智慧的存在—能夠實時處理數據、能夠低延時做出反饋,實現不同設備的數據互相協作,打通萬物互聯的“最后一公里”。
ZBOX MAGNUS EN 系列,雖然尺寸僅為普通臺式工作站的1/30,最高卻搭載了6核心的 I7 Intel Core 高性能處理器+Nvidia RTX2080 8G獨顯,可同時執行多個運算密集的工作負載,令 MAGNUS EN 能實時高速處理數據。
?工業自動化管理
迷你機身覆蓋多數應用場景,空間部署方式多樣化。自帶豐富接口,可以用于連接大多數的外置設備和配件。對外界環境適應性極強,支持嵌入式、壁掛、桌面式安裝方式,可滿足例如生產自動化管理、VR主題樂園、智能數字標牌、新零售、自動駕駛等場景的實時業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