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完善“智慧辦公”
人工智能與數字化技術的迅速發展,正開啟一個嶄新的智慧辦公時代。那,如何更好地完善“智慧辦公”呢?
一、“雙重”標準定義智慧辦公
智慧辦公,即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化技術,結合自控設備與平臺,實現辦公場所的智能化運營和管理。
目前,業內尚不存在量化指標去衡量和評價智慧辦公的水平高低,但身處辦公空間的每一個人都對智慧辦公有自己的解讀和標準。因此來看,智慧辦公的內涵中除了“技術”這一端,還有“體驗”這一端。要實現真正的智慧辦公,作為智慧辦公產品或解決方案的提供方,不僅要提供領先的技術應用方案,更重要的是需要傾聽、理解和滿足使用者和運營者的需求,這也是智慧辦公將科技感和人性化結合的體現。
從使用者的體驗角度出發,安全、舒適、高效、經濟則是辦公體驗的核心需求。智慧辦公的技術端是一只無形的手,以許多看不見的技術實現看得見的體驗,不過,最終還是要落在人的體驗上。對于辦公員工來講,要能夠享受到安全無懈可擊的公共空間、舒適的環境溫度和健康的空氣以及智能化的辦公設備等;對于運營者來講,可以更便捷地掌握大樓的運營情況,實現辦公空間卓越的能效表現。
從技術端的角度出發,打造智慧辦公空間,需要形成技術合力。與其他智慧建筑空間一樣,打造智慧辦公場所需要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需要集成化的平臺以及整體辦公解決方案??傮w來看,智慧辦公所需要的技術劃為幾個版塊,首先,辦公場所安全是基礎,需要“資深安全官”即門禁、監控和消防系統;同時需要舒適的體感和光感,則要考驗空調和燈光等設備,以及溫濕度和燈光控制的技術含量;此外,需要智慧平臺兼容集成以上各系統,去監測進而智能控制辦公環境中各系統的運行情況,其中包括能源使用的管理;再往上一層,則是智慧辦公整體解決方案的提供商,他們需要基于充分理解體驗端的需求,綜合排布技術和設備,以及與硬軟件平臺方進行通力合作。
二、樓控系統本身集成化發展需求
樓控系統是樓宇自動化控制系統(BAS)的簡稱,是智能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智慧辦公智能化系統的建設部分。相對于云計算、大數據等數字化技術,樓宇自控相關技術和產品起源較早,發展歷程比較長,技術應用也較為成熟。例如,130多年前伴隨室內電動恒溫器誕生而成立的江森自控,擁有誕生于1990年至今仍在不斷升級的“智慧大腦”即旗艦式樓控系統Metasys?。
從技術應用上來看,樓控系統主要是通過對整個樓宇建筑的中央空調系統、給排水系統、供配電系統、照明系統、梯控系統等所有公用機電設備進行集中管理和分散式控制,從而降低設備故障率,提效節能,降低運維成本,以及實現物業管理現代化。同時,為辦公員工提供安全、舒適、高效、經濟的工作環境,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員工工作效率。
從辦公員工體驗角度來看,一般辦公空間人員眾多,對空氣質量、溫濕度等舒適性指標要求越來越高;從運營者的角度來看,大樓的空調設備、給排水設備和冷熱源設備能耗較大,節能挑戰大,同時,智能化的樓宇管理需求也日益增長。因此來看,樓宇設備自控系統對于智慧辦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隨著智慧生活的到來,樓宇自動化控制系統也呈現新的技術發展趨勢,即對系統集成度要求越來越高。當前,市場主流企業推出的樓宇自控系統,正在將安防(門禁、監控)、消防、暖通空調和制冷等智能化子系統進行無縫集成,從而形成整體智慧辦公樓宇自動化控制解決方案。各設備管理系統在保證獨立運行的同時,能夠實現與其他設備系統進行數據交換及共享,實現智慧辦公設備協同控制和優化運行,以最大化達到提升設備工作效率,以及改善用戶工作環境的目的。
基于樓宇自控系統的集成化需求,樓宇設備自控系統在設計中應該遵守幾個原則:產品和方案的先進性、設備與系統的開放性和互操作性、符合主流標準、系統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和容錯性等。最為關鍵的一點是,樓宇自控系統品牌多、可選范圍大,不同產品的技術復雜度和市場競爭力不同,為保證系統獲得最佳工作協同以及性價比,產品選擇應考慮產品具有開發性和互操作性,實現整個辦公樓宇自動控制系統的無縫集成,從而保證整個辦公自動化控制的可運行性和維護性。
樓宇自動化控制強大的系統集成能力,可以使辦公樓宇運行更加智能更加高效,它把樓內暖通系統、照明系統、安防系統和消防系統有機地連接在一起,最大化發揮聯動控制、協同運行的效果。智能安防系統中,生物識別技術、智能監控平臺肩負著整個大樓的安全保障;智能照明系統控制著樓內的窗簾和燈,采用多種場景控制模式,既智能又節能,尤其是公共區域的電動窗簾會根據太陽的角度自動升降,使建筑與自然通融和互動等等。
三、數字化云平臺打通“任督二脈”
面對由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帶來的數字化變革和數字經濟浪潮,數字化技術與樓宇自動化控制系統開始碰撞、融合,從而驅動未來智慧辦公的加速實現。當前樓宇自控領域的技術領先企業,憑借在數字化領域的技術持續創新,已經推出融合AI技術、云計算以及大數據的數字化云平臺,有效打通辦公場所的“任督二脈”,解決了當前智慧辦公領域各設備控制系統不兼容的痛點。
數字化云平臺能夠接入諸多應用端的產品。江森自控在數字化領域持續創新,我們的數字化云平臺Digital Vault,讓非結構化的數據結構化,進而分析和提供信息以輔助決策等?;谠撈脚_,有諸多應用端的產品,有針對性地解決客戶在提升能效、企業安全、系統和服務優化以及打造智慧辦公。具體的用戶界面包括江森自控企業級能效管理診斷平臺,其2.0版本于近日全新升級面市,集成了用戶管理、資產管理及能源管理功能,不僅有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提高工作效率,還能幫助業主制定更加全面的決策,找到實現智慧辦公過程中的突破口。
此外,數字化云平臺通過接收、處理、分析和管理樓宇及相關企業信息,并結合操作系統提供的擴展功能,能夠根據應用需求,為整個辦公大樓配備智能邊緣系統、設備及軟件,并且可以實現對整個建筑環境的虛擬監控。也就是說,通過數字化云平臺,可以對建筑內部的真實結構進行數字化表達,以便更好地與樓內人員互動,為員工發展和提升運營效率找到新的途徑。
在這個過程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數字化云平臺能夠讓非結構化數據進行結構化描述,進而分析和提供信息以輔助決策等。例如,為辦公大樓提供人工智能虛擬角色、智能訪客管理及智能禮賓、人臉門禁與考勤等服務,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會議室使用情況查看和預約、樓內指示等功能,為員工及訪客打造舒適、高效的環境,從而實現智慧辦公。
四、AI、大數據等技術應用趨勢凸現
未來,機器學習、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化技術在智慧辦公領域的應用比例將會進一步提高,由此帶來的更加強大的功能將愈發釋放辦公環境的活力,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舉例來說,有以下幾個具體表現。
海量數據分析:為了實現全方位的智能化,辦公環境中將配備越來越多的傳感設備,它們每一秒都會產生海量的數據。這些設備使用的標準可能不盡相同,所產生數據的結構也會有所差異,這是當前智慧辦公領域亟待解決的挑戰。未來的數字化平臺將擁有處理不同結構的海量數據的能力,從而省去復雜繁瑣的人工配置過程,讓整個系統自適應地實現辦公環境和運維成本的優化。
預測性分析:基于數字化技術,辦公環境的運營和管理者能對辦公環境未來的運行情況和成本進行預測性分析。冷熱不均、設備故障等潛在事件可被提前預警,從而幫助管理者更加及時地響應故障,保障辦公環境的穩定運營。
人性化交互界面:智慧辦公最終要落在人的體驗上,那就少不了用戶和系統的反饋。未來的智慧辦公將會通過更加人性化的交互界面來鼓勵每個用戶反饋最真實的需求。通過強化學習等數字化技術,用戶的反饋也可以直接體現在系統所做的決策中,實現定制化、人性化的智慧辦公。
如今,不同參與企業正從不同角度定義智慧辦公。而樓宇自控系統作為辦公大樓智能化系統的重要部分,角色不可或缺。本文主要從樓宇自控系統與數字化技術融合方面來探索未來智慧辦公新體驗以及如何更好地完善“智慧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