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計算的成敗關鍵,究竟是什么?
隨著國家對新基建戰略的持續推進,國內5G網絡建設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階段。與此同時,作為5G網絡重構的創新實踐,MEC邊緣計算的關注熱度也在不斷提升。MEC邊緣計算,體現了云網融合的行業趨勢。它以連接和計算作為切入點,將高帶寬、低時延、本地化業務下沉到網絡邊緣,助力實現5G關鍵性能指標,也為5G鍥入垂直行業提供了抓手。
隨著國家對新基建戰略的持續推進,國內5G網絡建設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階段。與此同時,作為5G網絡重構的創新實踐,MEC邊緣計算的關注熱度也在不斷提升。
MEC邊緣計算,體現了云網融合的行業趨勢。它以連接和計算作為切入點,將高帶寬、低時延、本地化業務下沉到網絡邊緣,助力實現5G關鍵性能指標,也為5G鍥入垂直行業提供了抓手。
MEC邊緣計算的背后,蘊藏著巨大的商業價值。整個ICT行業,都希望參與價值的挖掘。
尤其是電信運營商,作為傳統通信網絡的建設和經營者,希望借助這次機遇,依托自身的電信資產,構建邊緣云平臺,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和業務增長點,轉型成為數字化服務提供商。
那么,如果運營商想要獲得這個新賽道的領先優勢,并最終走向成功,關鍵要素是什么呢?
6月28日,中國聯通&英特爾MEC開發者研討會上,來自中國聯通、英特爾、紅帽、視博云的專家,分享了他們關于這個問題的精彩見解。
在專家們看來,邊緣計算的成敗關鍵,在于生態。如果不能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大量的開發者,那么,邊緣計算的成功就無從談起。
究竟怎么才能推動邊緣計算生態的繁榮呢?
邊緣云平臺的架構布局
首先第一點,必須要有足夠強大的平臺支撐。
中國聯通是5G MEC邊緣云領域的先行者。他們一直致力于邊緣計算關鍵技術的自主研發,而且積極推動MEC邊緣云體系的產業鏈發展。國內第一個全面商用的邊緣云平臺,就來自中國聯通(今年4月29日發布商用)。
目前,中國聯通的邊緣云網絡已經在全國建設了1000多個布局類和現場級MEC邊緣計算節點,覆蓋334個地市,可以為行業用戶快速提供邊緣計算接入服務。
之所以聯通可以保持這么高的建設效率,和他們的平臺架構設計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中國聯通邊緣云采用的是一種三級分層的架構體系,以此實現“一點創新,全國復制”。
中國聯通邊緣云的體系架構
最高層級的核心數據中心(全局中心),部署有一套MEAO(全國統一MEC應用編排系統),對邊緣資源進行統一的全局調度。MEAO還對接集團 OSS、BSS、政企營銷門戶、NFVO、統一云管,對外提供開放接口供開發者及客戶上傳業務能力和應用。
部署在各省的區域中心機房,是中國聯通MEC業務孵化基地的核心,部署了MEPM、MEP等系統或網元。MEPM(多接入邊緣平臺管理器)是MEAO調度能力的實際載體。它具備區域自治能力,可以支撐運維人員進行區域內所有邊緣數據中心的管理,也能夠對邊緣資源進行控制。
而最底層的邊緣機房,對應各個地市的核心/匯聚/現場接入機房節點,可以提供各種各樣的底層能力,例如GPU加速、持久化存儲等等,并在此基礎上融合了CT和IT的VAS能力、IP分流能力和DNS分流能力等。
中國聯通的邊緣云平臺,擁有強大的業務承載能力和高效的管理編排效率,這背后是基礎軟硬件平臺和技術的強有力支撐。
軟件方面,中國聯通自主研發了運營平臺,基于邊緣平臺編排器和管理器的協同,實現了資源的整體調度和統一管理,以及不同層級的云邊協同無縫對接。
為了在多云和跨平臺環境中具備更高效的編排能力,降低平臺和網絡基礎設施的復雜度,聯通自研的邊緣平臺參考了英特爾開源軟件套件OpenNESS,基于微服務架構,集成了新的硬件增強、開源技術以及豐富的工具包,可以幫助用戶更敏捷的開發邊緣應用。
英特爾開源軟件套件OpenNESS架構
硬件方面,聯通邊緣云平臺以英特爾下一代機房整體解決方案NGCO為載體,集成至強可擴展處理器、傲騰持久內存、英特爾以太網網絡適配器等產品的服務器,性能強勁,部署靈活。
值得一提的是,聯通邊緣云平臺的架構嚴格遵循了3GPP和ETSI的規范標準。在此基礎上,還進行了拓展和延伸。例如網絡安全方面,UPF解耦方面,還有接口開放方面,都做了進一步的增強。
邊緣云的生態引入
強大的平臺是建設生態的前提,而具體如何吸引生態,才是問題的關鍵。
為了吸引更多開發者加入5G MEC邊緣計算應用開發,中國聯通建立并開放了MEC生態開發者平臺。
在平臺中,中國聯通倡導了三個開放,分別是能力開放、技術開放、工具開放。
能力開放方面,中國聯通開放了例如邊緣網絡、共享AI平臺、通用視頻編解碼以及物聯網平臺管理等在內的多種能力。
技術開放方面,中國聯通堅持在應用承載的ICT-IaaS、加速設備和邊緣接口進行能力的開放,并且兼容開源標準。中國聯通還和英特爾一起,致力實現平臺的輕量化,實現高可用能力,同時保持平臺接口的標準。很多應用都可以無縫遷移到邊緣平臺。
工具開放方面,中國聯通針對開發者的開發應用生命周期,支持開發者從源碼開始,完成邊緣應用的設計、開發、驗證和上線,支持代碼托管、代碼構建、持續集成、持續交付、鏡像倉庫等一系列開發關鍵能力,提供全方位孵化工具。
同時中國聯通也開發了邊緣應用包的制作和掃描能力,允許開發者可以自助實現邊緣包的制作,在原有的應用基礎上定制一些配置。
邊緣云的聯合保障和收益共贏
除了構建強大的邊緣云平臺和全力做好生態引入之外,中國聯通還從聯合保障和收益共贏方面對邊緣云開發者進行保護和激勵。
聯合保障方面,中國聯通邊緣云提供運營監控、運維監控、聯合統一響應中心和合作伙伴支持入口,從運維、運營、自動化響應等多個方面支持生態上線后的集中管理和業務支撐,確保MEC應用的落地和需求反饋回路。
收益共贏方面,中國聯通遵循“開放能力、孵化創新、規模復制、收益分成”的原則,向MEC邊緣業務開發者提供“創新業務孵化資金”等豐富的市場回報。
結 語
行業知名研究機構Garnter認為,到2022年將有65%的數據在邊緣數據中心存儲和處理。未來1-3年邊緣計算將進入規模商用部署期。IDC預測,2020年將有超過500億的終端與設備聯網,邊緣計算市場規模將超萬億。
毫無疑問,邊緣計算蘊藏著巨大的市場價值。而生態,就是挖掘這個巨大價值的首要工具。
如果沒有生態,邊緣計算就不可能獲得成功。而構建繁榮的生態,就需要站在開發者的角度,為開發者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撐和權益保障,讓開發者可以安安心心地加入生態,圍繞邊緣云共同創造價值。
得生態者,得天下。中國聯通和英特爾的積極實踐,為邊緣計算的成功指明了方向。